新疆北部小時降雪特征及大暴雪天氣影響系統研究
【摘要】:新疆北部是我國降雪高頻區之一,隨著全球變暖降雪量呈顯著增加趨勢,對新疆氣候產生重要影響,由于觀測資料限制對該區域小時降雪研究還未開展,影響降雪精細化預報和服務能力提升。因此,利用新疆天山山區及其以北(以下稱“新疆北部”)2012年11月—2021年2月50個國家氣象站小時降雪觀測資料,分析了冷季(11月—翌年2月)小時降雪特征,并按日降雪量從高到低挑選30個大暴雪過程分析其小時降雪特征、影響系統及典型環流配置。結果表明:(1)阿勒泰北部、塔城盆地、伊犁河谷為降雪小時數(Snowfall hourly number,SHN )高頻區,SHN可達200 h·a~(-1)以上,天山山區高頻區為海拔1800~2000 m的中山帶,SHN為127.3h·a~(-1),2000 m以上降雪很少。(2)北疆和天山山區小時降雪量R≤1.0 mm·h~(-1)量級SHN占比分別為91.7%和91.9%,對降雪量貢獻分別為70.7%和68.9%,R>1.0 mm·h~(-1)為小時極端降雪事件,對北疆和天山山區降雪量貢獻分別為29.3%和31.1%。(3)極端暴雪過程平均SHN為25.5 h,平均降雪量為30.7 mm,雪強約為1.2 mm·h~(-1),大暴雪過程由長時間降雪導致,降雪持續時間是開展大暴雪研究和進行預報服務的關鍵點,造成大暴雪過程的影響系統主要有中亞長波槽、中亞低渦、烏拉爾山長波槽和西西伯利亞低渦(槽),分別占比30.0%、6.7%、13.3%和50.0%,中緯度長波槽(渦)和北方西西伯利亞低渦(槽)系統各為50%。